偶然在網路論壇中發現原來在烏日這裡有個法定古蹟 聚奎居
目前還是私人產業 參觀的話不能進入室內和二樓喲!!!
要怎麼去呢 其實以飄從市區過去這裡來說
沿著西屯路左轉安和路一直走 接上忠勇路、學田路一直到便行巷那裏右轉進去就能看到囉
這裡是著名詩人 陳若時 先生故居 大約建造於1920年代的巴洛克是華麗住宅呢
它其實不是鬼屋 就只是荒廢多時而已
目前來說這裡參觀的人也滿多的 也常常有外拍團的蹤影
從便行巷進去的話 其實是到它的後面 走到正前方豁然就是這一棟
是不是讓人想起林正英先生主演的新暫時停止呼吸中 那個軍閥的家呢?
其實飄覺得如果這裡好好規劃整理一番的話 是相當美麗的一棟異國住宅呢
就像是高雄打狗英國領事館那樣 做成文化園區 或是文創園區 不過這裡離鄰宅實在太近了
如果真的建設起來 反而會影響到鄰宅的居住安寧呢
可以想像的到過去這裡是多麼的氣派
也很難想像這竟然隱藏在烏日的小巷子
但是其實烏日在過去可是個熱鬧非凡的大城鎮呢!!!
因為久無人居的關係 榕樹肆意的生長
如果再不好好管理的話 這一棟建築很快就完蛋了!!
很多小地方都看的出來當年建築的用心
雖然飄兒實在不懂建築美學 但如果能從裡面看出來的話 很好奇會有什麼樣的景象
這應該是當年的澡盆
以斷垣殘壁來形容這裡真是一點也不為過啊
從門後一窺裡面情景
斑駁的磚瓦訴說著那段光輝的過去
它正靜靜的記錄著這裡曾經發生的一切 如果磚瓦會說話的話
說實在從外面實在猜不出來這個是什麼 會不會是廚房?
以現在來說要蓋這樣規模的住宅也是相當不容易的啊
雖然是正中午12點半 但此地部分房舍是損壞的 不太適合待太久喔!
這裡應該是一個小亭子吧 不過裡面堆滿了垃圾 或許是垃圾處理場吧
一個古井 怕人不小心掉下去 所以封起來了
外面看起來很漂亮 但是裡面連天花板都坍塌了
繞了聚奎居一圈之後 回到大門口來仔細看看 左右兩邊都是一層樓的樣子
真好奇這裡會不會也有地下室呢
它的大門也是有巧思的 稍微內縮一點 倒也挺稀奇的
看來要修復也不甚容易啊
在前埕抬頭往上看 你看到了什麼呢
經過多少歲月的摧殘 一次次的颱風豪雨 也經歷過大地震 能夠保存下來也是不容易啊
利用遠攝鏡頭在外面拍一下室內 實在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有錢人家
相當令人期待有朝一日這裡回復過往的樣貌
主建築的門 感覺是紗窗 不過旁邊有模特兒在外拍 不方便走近看
榕樹都長得這麼大了 慢慢侵蝕著建築啊
挺有意思的一棟洋房子
逛得差不多了 也停留了半個多小時 該啟程到下一個景點了
原本究竟是什麼顏色呢
一個個弧線構成美麗的剪影
在離開聚奎居之前 驚異的景象令人沒辦法停下按下快門的食指
戴上安全帽之前突然發現這一個神祕的洞 這裡應該是茅房吧
禁止亂倒垃圾 可見這裡曾經是個垃圾場
有空再來看看 希望不會再遇到外拍團了